“一井三将军”火焰照亮龙门镇红色热土
2025-05-23 11:48:40          来源:龙门镇文化站 | 编辑:龙门镇党政办 | 作者:龙门镇文化站          浏览量:15324

平江县龙门镇,这个曾经在20世纪20年代响彻整个湖南省的小镇,在秋收起义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被誉为秋收起义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旗升起地、第一个番号诞生地。这个令当时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何健听了就闻风丧胆并派重兵围剿的地方,已经沉睡了百年之久,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回顾那段红色革命传承史:一井三将军之—张平凯


张平凯(1910年12月26日—1990年11月22日),湖南平江人。原名张试频,别名夏远。192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4月任第三纵队九大队分队长。1932年8月入团政委训练班学习;10月任福建军区独立第十师(杭永武分区)政治委员。1933年3月任军委东南战线第一纵队政治委员5月任红十九军五十六师政治委员、师长。1935年10月到陕北,成立红军学校,任政治教员。1936年5月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1937年任红军庆阳步兵学校第一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政治总教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政治部副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政训大队大队长、军区直属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察热辽军区热河纵队政治部主任、军区武装部部长、军区后勤部参谋长、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副政治委员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东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军委后勤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28年7月,彭德怀元帅领导“平江起义”后,遭到湖南军阀纠集六个团兵力的围攻。7月31日,红五军从平江县城撤至龙门,指挥部就设在张氏祠堂,部队在龙门休整7天,帮助龙门建立苏维埃政府,招募兵员。当时龙门有张特勤、张三耀、方响山等80余名青年参军。“一井三将军”中的张平凯将军时年不足15岁,也报了名,强烈要求参军,招兵处的同志见其年龄太小,不允许其参军。张平凯不服气,最后彭德怀元帅出面,问明情况后,亲自挑选了一支小马枪交给他,并摸着他的头说:“小伙子,你的年龄确实太小,在地方也可以干革命,过两年,我再来接你当兵。”平凯高兴地抱着小马枪回去了,参加了地方游击队,16岁光荣入团。2年后红5军经过他的家乡,身为龙门镇团委负责人的张平凯,带领区干部筹备粮食等物资,热烈欢迎红5军到来。彭军长看到乡亲们一张张笑脸,以及龙门镇区委募集的物资,对乡亲们表达了感激之情。彭军长和大家一一握手,到了同张平凯握手时,听其他同志介绍:“这就是龙门镇团委负责同志。”

1931年3月份,张平凯将军当上了红三军团留守处的头儿。那时候,战场上啥情况都有,他就想着怎么应对。他自己动手干,还带着大家建了三个能到处跑的战时医院,还有五个稳稳当当的医疗站。这样一来,伤员们就能得到及时的照顾,战场上牺牲的人也就少了。不光如此,他还搞了两个训练营,一个是给新兵的,另一个是用来改造被俘虏的官兵。这两个营主要就是教新兵怎么打仗,再让那些俘虏明白,红军是为了穷苦百姓在战斗,是为了信仰在拼命。这样一来,不少俘虏还真就转了念头,跟咱们站到一边了。为了战场上战士们枪炮不缺子弹,枪械坏了有人修,他又整了个修枪修炮的地方。这样一来,战士们就能专心打仗,不用为武器发愁了。

长征路上,张平凯老是得疟疾,硬撑着跟大部队一起走。走到草地那会儿,他又烧又泻,最后实在走不动了,差点就留在草地里了。还好,他碰见了老乡李志民。李志民一看这情况,二话不说就把张平凯背到红军总医院。刚好那会儿李志民手上有点肉,他就拿那点肉煮了锅汤,给张平凯还有其他几个伤得重的战友补补身子。张平凯就是靠着李志民这锅肉汤,才捡回一条命。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张平凯将军心里一直记着李志民将军的恩情。

张平凯将军先是做了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大队管政治的主任,后来又去了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当宣传科的科长,还干过军区后勤部的参谋长。那时候,战场上危险多,张平凯受了不少伤,右臂都落下了残疾。但他硬是靠着那股子倔强劲儿和斗志,把每一项任务都完成好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这些大战役里头,后勤部分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新中国一成立,张平凯就成了东北军区后勤部政治处的一把手,他还参加了抗美援朝,负责后勤工作。从朝鲜回来后,他又开始忙后勤学院和山西省军区的事儿,当上了后勤学院的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还有山西省军区的副政委。只要是彭老总安排的任务,张平凯从来都是实实在在去完成,一点不含糊。到了1955年,他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张平凯将军和彭老总,性格十分相似,都是有啥说啥,一辈子不改,而且特别憎恨坏人坏事。1959年,张平凯回家看望亲人,他亲自到乡亲们中间去了解情况,结果发现,村里头粮食短缺得厉害。他心里头最见不得老百姓遭罪,所以他二话不说,直接向中央反映了这件事,为乡亲们说了公道话。

就在庐山会议前,张平凯回到家乡调研,看到农村严重的缺粮现象,让他忧心忡忡。因此,他回来后专门写了一份报告,上报到了中央书记处。

这份报告中,张平凯详尽地描述了当前农村地区的现状,一方面是生产欠收,一方面是浮夸风盛行,而最重要是干部根本不准让群众讲真话,一个劲在谎报实际情况,一个地方不能落后于另一个地方,结果牛越吹越大,最终害惨了老百姓。

因此,当彭老总在庐山会议上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尽管他知道会议的形势和风向,但还是坚定地表达了自己支持彭老总的观点,最终让他受到牵连,后来又遇上了特殊的年代,被关押了十几年。

不过张平凯老将军心里头没半点怨言,他就是愿意站出来替老首长说话,力挺彭老总。遇到原则性问题,张平凯高尚的为人处世就更显眼了。幸运的是,历史是公正的,他遇到了自己的老上级黄克诚,而黄克诚对他的脾气秉性是非常了解的,最终为他平了反,还了他一个公道。

张平凯将军晚年时,终于重获自由和该有的待遇。这位老将军,特别喜欢写东西。到了1980年,他身体不太好,得了重病,身边也没秘书和帮手,但他还是硬着头皮,一字一句,认真地写下了20万字的《忆彭大将军》这本书。书里写的都是他对老上级彭老总的想念。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读者们的强烈反响,深有感触。之后,老将军又写了《彭德怀率师援朝》这些作品,继续回忆彭老总。他总是说:“我啊,就想在有生之年,把彭老总那些打仗的故事讲给大伙儿听,让更多人了解彭老总为中国革命做的贡献,让彭老总的精神一直传下去。”

1990年11月22日,山西省军区原副政委张平凯少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回顾老将军的一生,张平凯是一位英雄的开国少将,他的坚韧和正直在困境中得到体现。当彭德怀受到牵连时,他勇敢地站出来,顾不得自己,力挺彭老总。我们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有强大的人格力量。每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把握讲政德的时代内涵,深刻贯彻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严格自我要求,时刻警醒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注重品行锻炼,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规规矩矩用权、坦坦荡荡为官,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永葆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

张平凯的一生告诉我们,就算困难重重,正义和勇气最终能够战胜一切!

以上是本期发布的全部内容,如有更多关于平江县龙门镇秋收起义的相关史料,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联系方式:0730-6531005,让我们一起完善这段历史资料,重温红色经典。敬请期待下期更新!



责编:龙门镇党政办

来源:龙门镇文化站

  下载APP